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_增幅(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

日期: 栏目: 在线考研培训 浏览: 评论:




原标题: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根据部分考试院披露的信息,四川、江苏、辽宁增幅分别达到46%、18%、16%。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的最主要动因。53%的人在选择专业时关注的是就业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学校的地域高居第一位,知名度居第二位。

从研究生招生数据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接近40%,管理学次之,第三是医学。与此相反的是,报录比上,工学类相对较低,接近甚至达到1:1,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超过40:1。从学校区别上看,不同学校的竞争难度区别也较大。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报录比为9:1,南京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报录比达到20:1、28:1。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已逐渐上升成为研究生主流群体。

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合并考试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现大面积缺额。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只完成计划60%左右。从专业选择上看,专业区别被进一步放大,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往往超额完成,工程类出现大量零录取。

2017年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新增54所,总数达到366所,推免渐成名校招生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占比逼近或超过50%。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平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3%左右,在“双一流”背景下,部分高校大幅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并且,高校大力调整学科布局,在大幅度撤销部分硕士点博士点的同时,2017年31个省市公示的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大幅增加,总数接近380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化学等学科数量较多。

一、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上涨
1.1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 往届生比例提升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调查显示,超7成考生读研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

受经济形势,就业等因素影响,硕士研究生报名增长率经历了2008年,2014年两个明显的负增长阶段。从2016年开始再次回升,达到7.3%,13.6%。



数据来源:教育部

1.1.1 多个省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

2018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增幅达到11.5%,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超过一半,占54.7%;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86.5%,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13.5%。

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受非全日制改革影响明显,从2017开始大幅增长,2018年达到17.1万人,比2017年14.5万人增长18%。



四川省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猛增至12万人,比2017年8.2万人,增长46%。

2018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达到9.8万人,比2017年8.4万人,增长16.2%。



数据来源: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1.1.2 往届生读研比例提升

研究生报名中应届生与往届生人数均不断增长,受非全日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职求学大军。

其中湖北省2016年往届生报名35296人,占比34.5%,到2018年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提高至36.5%,达到44120人。

河北省往届生在2016年占比为31.6%,人数28611人,到2018年往届生比例达到40.5%,提升近10个百分点,人数达到48788人。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1.1.3 各学科报录比差异明显

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从招生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占36%,管理学次之,占比14%,第三是医学,占比12%。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的报录比数据,工学类报录比相对较低,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生大幅增长,而招生计划增幅稳定。从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招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来看,2018年报名较多的专业为金融硕士、会计、行政管理、法律(非法学)、企业管理、护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教育学、设计学。

浙江大学不少工程类专业报录比接近2:1,经济、法学类专业接近30:1。其中,金融学报名85人,录取3人,报录比28:1;民商法学报名42人,录取2人,报录比21:1;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报名103人,录取44人,报录比2.3:1,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报名83人,录取49人,报录比1.7:1。

山东大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报录比近3:1,而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等专业报录比近15:1,相差近3倍左右。其中民商法学报名67人,本专业录取3人,报录比22:1;金融学报名158人,本专业录取11人,报录比14:1;环境工程报名113人,本专业录取32人,报录比3.5:1;生物工程报名18人,本专业录取6人,报录比3:1。



2017年南开大学工程类专业报录比,甚至达到1:1,材料工程专业报名10人,最终录取10人,化学工程报名95人,录取46人;电子科学与技术报名81人,录取33人;而公共管理报名580人,最终录取10人,报录比达到58:1;会计学报名138人,录取3人,报录比46:1,差异显著。

深圳大学与上述“双一流”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类似,其中金融学、应用心理学超过40:1,工商管理等报录比近20:1;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报录比近3:1。

1.1.4 女生读研比例逐年增长 占比超半数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从2007年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渐成考研群体主流。

据来源:教育部

1.1.5 工学学科专业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 管理类上涨

近年来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报名人数不断上涨,而相应的招生计划增幅稳定,导致分数线不断上涨。工学类专业由于招生体量大,考生报考热度的转移,分数线不断下滑。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等专业学位分数线,从2013年的155分上涨至2017年170分。

数据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近几年持续下降,2013年295分,到2017年下降至265分,下降30分。单科满分小于100,分数线从40分下降至35分。

数据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2 就业是考生读研首要动机

近日,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作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1.3 赴美读研申请量近三年来首次上涨

与国内读研报名趋势不同的是,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从2012/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趋势,2014/2015年为0%,到2015/2016年小幅回升,达到4%增长,这是从2012年增幅19%以来,申请量首次上涨。

数据来源:美国研究生委员会

近十年来,中国在美就读本科阶段的留学生占比不断提升,从2005/2006学年的14.87%,增长到了2015/2016学年41.28%;而就读研究生的比例从2005/2006学年的76.09%下降到37.51%;就读本科生的留学生比例首次超过在美就读研究生阶段。而在2015/2016学年,本科比例和研究生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有135,629人就读本科,较上一学年增长8.2%;123,250人就读研究生,较上一年增长了2.4%。这一增长率也显示,入读本科的人数增长远超研究生。不难看出,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读层次从研究生向本科生转移。

数据来源: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 招生出现缺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研究生招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招生考试领域的综合改革,而招生结构多元发展是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在招生考试上,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全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变化,大面积高校招生计划出现缺额。在专业类型发展上,我国已逐步实现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接近硕士招生总量的一半。

2.1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缺额较大 专业热度两极分化

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非全日制学费昂贵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专业热度分化严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超额完成,而工程类硕士招生出现较大空缺。

2.1.1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缺额较大

2.1.1.1 高校招生缺额现象普遍

从图中看出,“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差距较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仅完成60% 左右。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名校由于录取难度导致大量非全日制招生缺额的同时,普通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30名,拟录取68名,完成30%。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为完成招生计划,普通高校纷纷采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向非全日制考生提供住宿、奖助学金等激励措施。例如,长江大学在2017年招生政策中提出,“为鼓励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给予资助(工商管理硕士mba除外)。被我校录取并脱产在学校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6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被我校录取不脱产学习课程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给予3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

2.1.1.2 多数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实施一年后,多数考生对改革的相关政策有新的认知。近日,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联合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认为该政策体现公平正义。另外,从调查来看超过半数考生在支持该政策同时认为应该分开划线录取。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对于是否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52%考生选择“不接受”,超过半数。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目前,不愿意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比例为67%,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和学习时间也是导致考生存在顾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到59%、55%。 对于社会及招生单位来讲,积极调整相关人才政策、完善培养制度,才能更快缓解非全日制招生困境。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1.2 专业热度不均凸显

近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显著特点是院校及专业选择分布不均,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金融等专业是考生首选专业。相比之下,工程类硕士专业招生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多个专业零录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全日制招生中被进一步放大。

2.1.2.1 管理类受热捧 多数高校超额完成计划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录取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200人,实际录取320人,完成率达到160%。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均超过招生计划10%左右。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2017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200人,实际录取231人,完成率115.5%。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录取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359人,超过招生计划80%。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2.1.2.2 工程类硕士招生难 部分高校出现零录取

从高校发布的录取数据上看,部分重点高校多个专业没有招满或招不到人。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录取人数为零的的专业分别有7个、11个、12个、36个。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全日制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情况。另外,从报名热度上看,工程类专业报名在逐年减少,向经济管理类专业转移。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2017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1640人,实际录取997人,约40%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在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中,有36个专业没有招到人,其中包括化学工程、软件工程在内的 26个工程类硕士专业。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2017年非全日招生专业中,会计、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均未完成招生计划,其中软件工程专业完成率仅为25%。

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共录取1362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录取数量为零,环境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完成率不到一半。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2.1.3 2018年高校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

统计发现,在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调减了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其中工程类专业遭大面积缩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渐趋理性。

相比2017年,湖南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700人,降幅达到29%,其中,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专业招生计划降幅达60%。武汉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减少2200多名,降幅达到56%。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公布的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是440人,2018年减少到350人,降幅20%。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计划招生230人,2018年减少到180人,降幅21.7%。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2.2 专硕招生比例持续增加 接近招生总数50%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我国从2009年开始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逐渐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在继续增加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追求学科类型优化等更高层次的内涵式发展。

2.2.1 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将持续扩大

近5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279617人,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与2011年156295人相比,增幅达到79%。

数据来源:教育部

  与此同时,学术型硕士不断调减招生计划,2016年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为310195人,与2011年相比减少5%。



数据来源:教育部

自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硕士的占比仍然较低。近年来,英国、澳大利亚的非学术学位在学研究生数达到学术学位在学研究生数的4倍左右。我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在学研究生数之比为1:0.4。



数据来源: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传毅等 《十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核心指标的比较研究》

  在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和要求下,2017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31个省市共拟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30个。排在前五位的专业硕士点是艺术、新闻与传播、会计、工程硕士、社会工作/体育(并列)。

2.2.2 近6成考生报考专业硕士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专业硕士的调查显示,近6成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从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数据看,从2015年开始,专业硕士比例迅速提升,在2017年已经超过50%,2018年甚至接近60%,增长至57%。专业硕士越来越受考生青睐。



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2.3 深化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

自2015年起,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含中医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在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强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拓宽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构建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先将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生安排在附属医院进行临床通科实习和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外,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招生结构,对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2.4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质量提升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自2006年首届招生以来,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7万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随着近几年报考“骨干计划”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起各高校录取的“骨干计划”新生将直接进入招生学校进行基础强化学习,不再单独安排强化基础培训。

三、“双一流”加速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

3.1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张

3.1.1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量平均增长6%

在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的同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基本维持6%左右的增幅。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89800人,比2007年增加22.9万人,增长63.6%。2016年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为1639024人,比2007年增加66.7万人,增长68.5%。

数据来源:教育部

3.1.2 近十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增长近3%

博士研究生2016年招生77252人,较2007年58022人增长33.1%,2016年在校生342027人,较2007年222508人,增长53.7%。

数据来源:教育部

3.1.3 医学、教育学招生增幅较大 工学占比最高

从硕士研究生各学科招生情况来看,工学招生所占比重最大,占比34.4%,其次是管理学占比13.7%、医学占比11.7%。2016年仅有历史学招生规模下降,降幅为0.69%,其他学科均保持增长。



数据来源:教育部

受就业形势影响,医学专业本科升学率远高于非医学类院校,中国医科大学等医学类院校本科升学率接近50%。医学学科招生规模也不断增长,2016年达到6.9万人,占比11.7%,较2010年招生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16年教育学共招生3.61万人,比2015年增加2502人,增幅为7.45%。教育学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与女生读研人数持续上涨关系密切。中国教育在线考研志愿信息采集系统显示,在女生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中,学前教育学、学科教学(英语)、教育学(专业学位)均排在前十位。



数据来源:教育部

  工学招生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长,2016年招生规模20.3万人,占招生总数34.4%。从研究生招生专业数量上来看,工学招生专业近200个,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量近30%。



数据来源:教育部

近几年管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在迅速增长,但招生增幅较小,2016年招生8万人,仅比2015年增长1.5%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难度。

数据来源:教育部

从2016年招生数据看,各地研究生招生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北京招生规模为9.96万人,占比15.1%;江苏招生规模5.29万人,占比8.0%;上海招生规模4.85万人,占比7.4%。北京、上海、江苏三地总数占比超30%。上述地区多数高校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

数据来源:教育部

3.1.4 2018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增长

 双一流”建设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招生产生影响,中国科学院大学、郑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普遍增加了2018年招生计划。



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

3.2 硕博学位点大幅增加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连续两年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包括2016年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

在2017年拟新增学位授权审核中,31个省市公示的推荐名单显示,共拟新增近3800个博硕学位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1400个,占总推荐数的比例为36.43%,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30个,占比24.11%。从新增博硕士学位授权点较多的学科来看,排在首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拟新增154个,其次是数学91个,药学89个。

数据来源:各省教育厅

3.3 推免成名校招生主要手段

3.3.1 推免资格院校增加近20%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经符合条件高校自主申报、高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推荐并公示,共有54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备案,入选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其中辽宁,北京,山东数量增加最多,三省综合达到13所。本次推免高校的新增比例达到17.3%,这也是时隔六年后,教育部再次批准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至此,全国具有推免资格高校扩大至366所。

数据来源:教育部

全国366所推免资格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辽宁、上海等地区。而河南、山东这些生源大省占比仅有2.7%、4.6%。

3.3.2 名校推免生比例继续增长

教育部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观察近年来高校接收推免生数量,部分名校推免生招收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0%。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最近4年的推免生数量一直不断增长,2015年为1242人,占比34.5%,2016年为1419人,占比38.4%, 2017年为1566人,占比47.6%,2018年已经达到1650人,占比50%。

数据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接收推免生数量为1702人,2016年1875人,2017年增至1923人,占比48.08%, 2018年接收推免生数量达2100人,占比52.50%。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

2018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计划招收75人,拟接收推免生65人,占比87%;教育学院计划招收40人,拟接收推免生36人,占比90%;工学院、体院教研部、分子医学研究所、燕京学堂等院系100%招收推免生。



数据来源:南京大学

据南京大学官网数据,逻辑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应用心理学、基础医学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在拟录取推免生时已经完成,之后南京大学将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二次调整,为统考生留出一定比例。尽管如此,部分院系推免生比例仍然超过70%。数学系招生计划为52人,推免录取39人,占比75%,仅剩13个名额用于统考生竞争,其中应用统计专业100%招收推免生。

3.3.3 超8成学生认为推免高校增加影响统考生的选择机会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调查显示,86%的考生认为推免高校扩容至366所会影响研究生统考生选择机会。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67%的考生认为推免会成为名校研究生录取的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附录 研究生数据调查

1、高校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逐年上升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较2015年增加71万人,增幅9%。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成为许多学生会选择的路径。

数据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从表中看出,部属高校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国内升学比例超过30%,其中约20%的高校国内升学比例在40%以上。



数据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从表中看出,国内升学比例排名前十的高校有超过40%的学生都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这十所高校都是国内顶尖高校,并且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双一流”高校。

数据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三年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升学比例逐年增加,其中华中师范大学2016届国内升学率达到21%,比2014届增长8个百分点。

2、考研群体画像

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的考研人群调查,从不同维度揭示了这一人群的特点。

从性别分布上看,女生占考研报名群体的大多数,超过6成,这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女生占比逐年提高一致。

  从就读院校性质上看,非“双一流”高校占比超过8成,一方面跟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总量有关,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读研意愿更强。从数据上来看,超过半数读研是为了改变学校背景出身。

从选择报考专业上来看,就业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本科就读专业,第三是兴趣爱好。显示出考研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较理性。

工程类专业考生选择最多,这与开设专业数量及招生总量有直接关系,其次是文学、法学、教育学。

在选择学校因素上,地理位置是考生首选因素,其次是学校知名度,第三是专业因素及录取难易程度。可见,更多考生将读研院校所在地作为毕业后就业所在地,首先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这种现象同时体现在高校招生上,部分在西部及非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招生情况往往不如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同类高校甚至普通高校。

  今年“双一流”公布时间早于研究生报名时间,但从研究生报名上来看,受“双一流”政策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有超过半数在选择院校及专业没有影响。可见“双一流”政策对于高校招生还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预计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社会人才政策的调整,“双一流”对于考生选择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