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休学参加高考,一个淳化女子,在南半球回忆18年前的高考_乾县...(中专休学参加高考有用吗)

日期: 栏目: 在线考研培训 浏览: 评论:




原标题:中专休学参加高考,一个淳化女子,在南半球回忆18年前的高考

四年前的高考时节,我得知了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的消息。匆忙中在手机上看完邀请函,我感到十分遗憾。那时女儿还小需要照顾,我实在无法抽身赶回西安参加活动。

那天晚上,我在微信群里和同学们来了一波回忆杀。最后我在群里留下一句话,人不到,心意到。

同学聚会当天,我委托物流公司将一个巨大的托盘从保税区送到了活动现场,包裹里面里面是各种各样的进口饮料。

同学聚会用的软饮我负责包圆了,算是我给大学同学们的一份心意。

我从咸阳淳化县城走出来,已经将近二十年。最近读了一篇和故乡和高考有关的小哥,让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在一个夜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心路历程。

1

我的老家在渭北旱原淳化县的一个镇上,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但相对比较开明,格局大,有远见,不爱占人便宜。父亲在当地算是能成人,不仅有高中文化,从小酷爱书法,练得一手毛笔字。



▲父亲的毛笔字 图源陕光灯 作者提供

和同龄人比,我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算是比较富足的。父亲在务农之外,还担任县里的果树技术员,经常去外地考察,见识比较广,常给我带回来好吃的。

我出生后不久,应该是1985年,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村里最早的电视机之一。

自从懂事后,我感觉家里有电视先进的不得了。电视机就在室外放着,如同露天电影一样公开播放,院子里挤满了村里人。



▲老家的街道 图源陕光灯 作者提供

我记得18年前参加高考那会,家里正在收麦。父母忙于农活,并没有去县城学校看我。

比起现在父母专门请假为孩子高考保驾护航,那会我和大多数考生一样,都算是“孤勇者”,自己照顾自己,自己上考场。

我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娃自己考,考到哪里就供到哪里。平时他们几乎从来不去学校。

但我的求学经历,和大多数初中读完上高中的学生有所不同。

2

小学时,我在镇中心小学就读,这是方圆三十里最好的学校。学校就在家门口,每天可以回家吃上妈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而很多路远同学只能背馍或者带饭,那时候的学生很少有零花钱。

作为一个镇上本地娃,让我有着足够的自信。

小学毕业时,我考上了三乡合一的镇中学,也是镇上的最高 。不仅如此,入学后,我以三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分入了重点班,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上初中以后,尽管我还是两点一线每天回家吃饭休息,但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住校的同学,每周从家里带来干粮和辣子咸菜,大家一起住大通铺,一起聊天串号,那种热闹的集体生活,让我一度羡慕不已。有时候午休,我故意不回家,去宿舍挤在同学的大通铺上,心里乐开了花,感觉到一种难得的自由。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学 图源网络

初中毕业后,作为学校的尖子生,我考上了中师 (当年的乾县师范学校,后来学校和咸阳师范学院合作办学,升成大专院校)。

二十多前的陕西部分县区,中等专科师范毕业生是包分配的。因此,基本上是年级的头几名才能考录。

那年放榜后,父母去县城招考办看成绩,得知了女儿考中的消息,回来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的短袖,让我开心了好几天。

为了能够让我上中师,老师专门跑到家里给父母做思想工作,主要意思就是考上师范多么荣耀,将来当个乡村教师,等于端上了铁饭碗等等。对于农村娃来说,这几乎是最好的出路,一辈子工作有着落了。

当时的咸阳农村学生初中毕业,首先考虑报考的是乾县师范或彬县师范学校,这比上高中要好的多。

比起隐藏在山窝窝里的淳化县,隔壁乾县地势平坦,经济发达,又有中师加持,还有乾陵、武则天李治合葬墓,名气大得很,算是咸阳市的明星县城。能够考入乾县师范,是好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家人和老师的劝说下,懵懵懂懂的我背起书包,第一次远离父母,走进了乾县师范的大门。



▲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大门 图源网络

我因此被前后几个村子的人羡慕不已,初中老师也感到无比荣耀,向后来的好几届学弟学妹夸赞自己的得意门生。

我一时间成了学校的”传奇人物”。

3

在乾县师范的头两年,我的生活过得比较幸福。当地财政给师范生发放有生活补贴,第一年每个月补贴120元,第二年调整到90元。

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村的女娃,一个月有百十块钱的生活补贴,绝对是一笔巨款,足够让我吃穿不愁。

事情大约在2003年发生变化。地方下发了文件,中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要自谋出路。不仅如此,随着政策的出台,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也随之取消了。

突然而来的巨大变化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和大多数同一样陷入了迷茫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我振作起来,打算通过参加高考完成自救。

我一个人坐车去了咸阳,从一个老乡那里借来高中课本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同时,我又找老师 忙,提出去省重点乾县一中旁听课程的想法。

但一中的老师并不愿意接收我,一听我是乾县师范的学生就直摇头,说怕影响学校升学率。我在求学之路上,第一次尝到被拒绝的滋味,心里很失落,也感到了自卑。

其实,我之所以萌生考大学的想法,除了地方政策变化,还和乾县师范上学时遇到的实习老师有关。

当时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到乾县师范实习,分到我们班的老师是一个女孩,很漂亮也很有气质,据说当时在西安大唐芙蓉园里当舞蹈演员。

实习老师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娃,比我大不了几岁。带着对老师的崇拜,我和实习老师联系处得非常融洽,和老师们一起去乾陵游玩。

受到正牌大学毕业实习老师的影响,我当时就动了上大学的心思。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悄悄准备高考的学习资料。

当时我不敢和父母说,一方面是不确定父母是否支持,另一方面是自己对高中课程全然不知,对高考没有一丝把握。

随着地方不分配的政策逐渐明朗,我鼓起勇气将自己准备高考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不成想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

得知我确定要参加高考,乾县师范的老师也很照顾我, 我办理了休学手续。

父亲前来接我回家的那天,年少的我情绪失控哭得稀里哗啦。我对着学校院子里一棵有着百年树龄,被列为地方保护植物的松柏深深地鞠了一躬,暗下决心一定要荣耀归来。

靠着扎实的初中数语外基础知识,加上父亲 着补历史和地理,我用了半年时间,将功课补到了高二,基本和高中生同步了。

通过参加学校的摸底考试,我又获得了到淳化县城高中课堂的资格,成为一名插班生。

我回到高中班里,好几个老师以为我是个“二百五”,是被其他学校开除回来的,有些不太待见。

幸亏我一个亲戚是淳中的老职工,对我的情况比较清楚。他拍着身材脯给老师们打了包票,让他们把心放到肚子里,这娃肯定能考上大学。

随后,凭着不断进步的模拟考试成绩,我从普通班转到了重点班。

2003年底高考报名,我以社会青年身份报名参加次年的高考。那时我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和大学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4

在高中课堂的教室里,我发现自己偏科严重。由于高一高二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文综成绩非常不理想。往往是语数外成绩能考进年级前几名,文综却是倒数。

好在2004年的高考题目偏简单,我凭着数语外的优势,弥补了文综的劣势。我的高考分数还算正常发挥,超过了陕西当年的文科二本线将近五十分。

我顺利被西安一所大学录取,专业是我喜欢的英语语言文学,当时这个专业按单独一本招录,分数线比文科一本线低,比文科二本线高。

我记得,当时大学通知书来得特别早。拿到通知书后,父母激动不已,一夜失眠。激动之余又开始发愁学费。但我却变得平静,不禁想起了自己崇拜过的那位陕师大毕业的实习老师。

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母校乾县师范。我的经历再次被老师夸了好几届,又一次成了”传奇人物”。

受到我的励志事迹影响,后面几届学弟学妹,也纷纷选择参加高考,不乏有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考上研究生的。

即便是考上了大学,我还是按时回去还参加了乾县师范的毕业考试,拿到了中专毕业证,算是了结了父母当时的心愿,也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5

上大学后,我反而感到了轻松。在乾县师范的两年里,我通过参加咸阳市的成人自学考试,已经提前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复习,上课没什么压力,专四专八之类该考的该过的我都按部就班完成了。

在我的影响下,我弟弟考上重点大学,又上了公费研究生。他成了我们家族的最高学历的“代表人物”。

我感觉原生家庭的影响,对性格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以至于毕业后的去向,也受了父母的鼓励。他们一辈子没出去看看,但是会鼓励子女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以至于毕业找工作时,我一心想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我辗转于西安各个高校的招聘会,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去沿海地区工作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西安理工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我被一家知名中德合资企业的hr看中,很快签订了三方协议。

大四下半年伊始,大多数同学还在继续奔波求职时,我已经踏上西安开往宁波的列车。

在宁波工作几年后,国外老板调我去上海负责项目。也是在上海工作期间,我收获了爱情,和老公结婚后我们到郑州安家落户。

那时候,跨境电商进口项目正在郑州试点,我马上抓住机会,开始下海创业,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家人和同学都以为我会安定下来时,其实我并没有停下脚步。多年的外贸工作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想去新的国度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不同的教育。

我们全家选择继续上路,最终通过工作外派,我们全家移居在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小镇 图源陕光灯 作者提供

如今,从小长大的淳化变成我遥远的故乡,而在南半球的异国他乡,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融入,慢慢成了我的新家园。

我从县城走到省会,从陕西奔赴沿海,再到工作常驻国外,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

看着孩子在澳洲本地的学校一天天长大,我似乎越来越觉得,教育资源这个东西,可能从来都没真正公平过。即便是在淳化农村,镇上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也要比周围村子里要好一些。

我上初中那会,农村真正重视读书的父辈并不多,当时我家庭条件还算宽裕,只是因为父母供我们姐弟上学,后来成了村里“最穷”的人家。

好多乡亲嘲笑我父母,说女孩子是给

别人家养的,迟早要嫁人,不值得花这么多钱,还不如让出去打工,早早挣钱。上世纪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这种思想在淳化农村还比较普遍。



▲在澳大利亚的生活 图源陕光灯 作者提供

很多同学初中毕业后就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离家出门去打工了。和我一届的初中同学,上高中的比例很低,最后能够有机会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就算是考取中等师范学校,也得是全县前20名的孩子才能考上,大多数学生连想都不敢想。

我通过高考走出县城,又通过学习外语走出去门,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深知,没有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 助,自己可能走不了这么远。

但我始终坚信,个人的努力和选择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自己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即便是家人再着急,考大学也仅仅是一个梦。

又是一年高考时,尽管我身处遥远的大洋彼岸,还是衷心希望祖国的每个考生都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为了自己的心中星辰大海全力以赴!

作者:秦佳 徐夕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