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620经济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财经大学地址)

日期: 栏目: 在职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浏览: 评论:



本书收录了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注意:部分年份的科目代码会有变动,各年真题的科目代码也可能不一样,详细参见本书目录),并对所有考研真题予以详细解答。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602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602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西方经济学(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2帕累托标准答:帕累托标准也称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最优状态应该是,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交换的最优状态,即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生产的最优状态,即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即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此时,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3外部经济答:外部性是指某人或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了危害或利益,而这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后果而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4棘轮效应答:棘轮效应又称“制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j·duesenberry)在相对收入假说中提出,指的是消费水平在收入水平下降时具有向下的刚性。杜森贝利认为,人们的消费水平具有不可逆性。人们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人们在收入水平最高时形成的消费标准,从而在衰退时期收入下降时,家家户户都设法维护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方面的下降幅度低于它们收入的下降幅度。由于“棘轮效应”有利于保持旺盛的需求,因而有利于减轻经济衰退,起着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棘轮效应在经济衰退,萧条和复苏时期一直起作用,直至经济达到繁荣,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前一次繁荣,它的作用才消失。5流动偏好陷阱答: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偏好陷阱。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用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即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现象。答:(1)“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粮价却下降,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分析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

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以图1来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图1 谷贱伤农2为什么政府支出会存在“挤出效应”?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如图2所示。
图2 挤出效应在图2中,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0,国民收入为y0。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e′,利率上升到r1,国民收入增加为y1。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r0不变,则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y2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y1,故挤出效应为y1y2。3简述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答:(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该理论认为国家间应该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的等量劳动说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2)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但是,比较优势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李嘉图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差异的原因。②李嘉图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③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④该理论忽视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如果通过进口,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