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网课:兰州“神童”北大读研(图)

日期: 栏目: 在线考研培训 浏览: 评论:



兰州“神童”北大读研王大可成为该校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研究生

本报讯(记者鲁进峰韩学谋)兰州市晏家坪某技术学院一名14岁的少年王大可,以前只在学校接受过一个月正规教育,在家长的倾情培养和精心指导下,14岁的王大可年初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并顺利进入最后录取程序。

今年4月7日,本报曾以《14岁少年考上北大读硕士》为题北大考研网课,对此事予以报道。

9月5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王大可已经到北京大学报到,成为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

王大可家住晏家坪,父亲是一所技术学院的教师,母亲在建筑单位做工程预算。王大可从小身体很弱,3岁时父亲开始在家里辅导他学习,9岁时已学完高中数学等课程。之后,王大可曾报名到学校上课北大考研网课,但因种种原因只得留在家中自学。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专门请来外语教师为孩子教英语,使其学习成绩很快得到提高。通过自学考试,王大可拿到了大专文凭,并在父母亲的全力支持下,鼓足勇气报考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经过初试和复试,王大可最终以优秀的成绩和突出表现引起北大的重视,并被成功录取为该校数学科学学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

据了解,到北京大学读研是王大可多年来的愿望。今年年初,他参加北大研究生全国招生考试,没想到顺利过关一举成功。王大可在1月的初试中已脱颖而出,3月下旬,北大研究生招生办根据王大可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一次比较特殊的复试,而结果令校方大为赞赏。考虑到王大可年龄尚小,北大数学学院专门为他制定了培养计划。王大可进校后,对自己的事情始终保持低调态度,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他一再表示“希望媒体能够远离我,我不想让大家都认识我,我只想专心学习”。据悉,王大可是北大历年来招收的硕士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专家建议:处理好四个非智力问题

年仅14岁的甘肃少年王大可他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度过在北大的求学生涯吗?记者就此类天才少年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请教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

黎陆昕认为,低龄高智商少年进入高校学习,这一方面反映出了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非常的过渡时期,因为从以前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跟踪调查来看,舆论毁誉参半,结果也是好坏参半。如果顺利通过这个过渡时期北大考研网课,对于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而言,这些“神童”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而它们都与智商无关:一是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来讲,这些少年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基本感受不到自理的问题。黎陆昕认为,即使是老师和同宿舍同学对王大可悉心照顾,也不可能赶上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就很迫切。

二是人际交往能力。这类天才少年的成长环境都比较特殊,在父母身边时,父母可以给他们精神上很大的抚慰,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和心态。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接触面从以前很小的一个圈子明显扩大了北大考研网课,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人,不可避免要学会人际交往。

三是自我调整能力。刚入高校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产生寂寞的感觉,却不一定有渠道去倾诉,因为他们的年龄比周围人都小,在同学眼里他们还都只是小孩,语言、思想上都存在差异,他们也很难找到同龄的人沟通和交流,缺乏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学会自我调整,长期的落差会使他们的情绪很容易恶化。

四是重新学习能力。尽管这些孩子的智商都很高,但他们在封闭情况下的学习多是父母讲授,比较注意迁就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一旦进入正规的院校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公共知识的学习,原有的学习方法就不一定再适合他们。因此,尽快调整学习方法融入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

据《北京青年报》 北京大学: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

9月5日晚上,记者经过努力联系到王大可的母亲,提及孩子到北大上学的事情,她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据王大可母亲讲,接到北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他们就开始操心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毕竟大可是第一次远离家门求学,为了照顾他,8月中旬,王大可的父亲专门送儿子到北京,安排给孩子报名入校。这些天来,大可的父亲一直留在北京,陪伴在儿子左右,以照料他的生活。等过一段时间,大可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后,他的父亲就返回兰州。

据悉,北大数学学院专门为这个低龄研究生制定了培养计划,针对大可的特殊学业背景,学院会为他补修一些课程。

本报记者鲁进峰韩学谋

北大考研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