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研考什么:70万人重回考场、返校读研,究竟什么驱使?

日期: 栏目: 在职考研培训 浏览: 评论:



2016年考研国家线日前发布,18日起开始接受考生调剂申请。有消息称,在今年创新高的全国177万考研报名者中,非应届生占约四成,达70万人左右。事实果真如此吗?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此前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最近5年,不少省市的非应届考生比例持续增加。今年北京地区考生中,非应届与应届生人数占比为42%、58%;辽宁的数字分别为35%、65%。

记者探究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三大因素是重要推手。

“并轨预期”可能释放报考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不少高校,报考考生中的非应届生,并未显著增长。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长刚教授介绍,今年报考的考生中,非应届生比例不到一成,且集中于对从业经历、年限有要求的管理、工程管理专业。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数据显示,该校近几年的研究生考生中,非应届生比例均保持在四成左右,但未有明显变化。今年全校共有3705人报考,其中应届生为2126人。

对此,专家指出,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对非应届生的吸引力也有所不同。不过,今年,一个“并轨预期”可能是全国范围内非应届考生增长的原因之一。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透露,2016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面上的考研——“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轨进行。也就是说口腔考研考什么,2015年10月25日结束的“在职人员小考研”,事实上可能已是最后一次。当时,各地共有36万多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是2000年开展这项考试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

据介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在职人员通过这样难度相对更低的联考,入校读研后,属于“单证生”,仅可授予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也就是没有学历证明。而通过全国统考读研,属于“双证生”,既可拿到学位证书,也可拿到学历证书。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指针则是,单证、双证模式,逐步过渡、并轨管理。

口腔考研考什么

因此,去年10月没有挤上这班“末班车”的在职考生,加之其他对学位、学历同时有追求的在职考生,就可选择最近这次全国统考,这必然增加了一定的考研基数。由此也可预计,2017年统一的“大考研”中,在职人员比重也可能提高。

“专硕”比例增加吸引更多非应届生

另一个原因,在于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调整。硕士研究生有“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对于非应届生而言,区别于学术硕士的专业硕士,是事业路上一个不错的“加速器”。而近年来,国家层面所推动的“专业硕士”发展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在职人员报考。

所谓“学术学位”硕士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生,其学位导向本是继续攻读博士生、走上研究之路。而“专业学位”硕士生则以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培养,向相关行业输送高端专业人才。社会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均是专业学位硕士,即“专硕”。两者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明显不同,有些专硕学位的“论文”是毕业设计作品。

我国从1981年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至2010年之前只设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而2010年至今,新增了20多种,包括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专业学位。即使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国内也已有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兽医博士、教育博士、工程博士等“专博”。

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教授表示,根据有关规划口腔考研考什么,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在校硕士研究生比例力争达到1:1,以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这种“专硕”“学硕”分类培养,其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因此专业学位的各校设置和招生数量近年来也越来越多。他透露,在上海,这一比例目前已经“一半对一半”,“专硕”后来居上,略微超过“学硕”。而一部分“专硕”的招考条件,都必须拥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比如3年——这也成为更多非应届生加入考研大军的有利条件。

口腔考研考什么

上外这方面的数据变动,就是一个缩影。校研究生招生办主任江松给出数据:2010年时学校专硕招生计划195人,学硕579人;到了今年,专硕470人,学硕520人,两者比例几乎持平。他说,“这一变化趋势,也可说是在与国际对标。在国外一些国家,专业硕士的占比甚至高达70%以上。”

行业转型内需激发“跨专业深造”

值得关注的是,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驱动层面,非应届生报考的原因也较为复杂。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学历层次普遍提升,社会对研究生的人才取向不再只是“学术研究”,同样也讲求“专业应用”。沪上一所211高校研招办负责人透露,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接受了偏应用的专业学位,也使社会上考生的顾虑少了、选择多了。不仅是MBA和MPA,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审计硕士等多个专业学位的报名人数,较往年都有显著增加。

同时,国内各个产业、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业内各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素养也在转型升级,并进一步上溯影响到专业教育链。上海大学正在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本市许多行业中,招收各专业人数的比例有所变化。例如口腔考研考什么,房地产行业中,经济专业的人越来越少,而计算机、工程学专业背景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大。这一变化形成的内需,也吸引已经工作的往届生报考,并倾向于“跨专业”报考。

不久前,国内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考研专题报告,调研人数超过2.2万人。数据显示:部分考生将考研视为转换专业、继而重新为自己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有54%的非应届考生表示口腔考研考什么,会跨专业考研,比应届考生的这一比例(37%)高出17个百分点。前者选择转换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占比37%。与此同时,由于跨专业考研的难度较大,这可能导致考生不能一次性考取,经过逐年累积,进一步提升了非应届考生在考研群体中的比例。

可以说,高等教育各种专业设置的人才供给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岗位需求必须相互匹配,而这种匹配往往有一定滞后性,也就是供方跟不上需方变化。由此,往届的在职考生正越来越多地通过考研,进行第二次更为匹配的专业选择。